计算机机房工程技术规范和要求
一、 前言
计算机设备只有通过稳定、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而计算机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要依靠计算机机房的严格的环境条件,即机房温度、湿度、洁噪声、振动、静电、电磁干扰等条件及其控制精度,因此计算机机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关键。
计算机机房工程是一种涉及到空调技术、配电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抗干扰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净化、消防、建筑、装潢等多种专业的综合性产业。因此,必须对影响计算机稳定、可靠运行的各种因素作较全面的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设计思想,所选用的设备及材料均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二、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2--82)
(其中部分章节按90—92年的新版规范)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
4.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上海市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GBJ116--88)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
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规范》(中国工程标准化委员会标准)
10.《二氧化碳火灾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
1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12.《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13.《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5.《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8.《不间断电源设备》
19. 《不间断电源技术性能标定方法和试验要求》(现行国标电工标准)
20.《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能源部标准)
21.《建筑物电气装置》(国际电工标准)
2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2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24.《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
25.《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3091)
26.《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DGJ08-83-2000)
三、 设计原则
计算机机房应是一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
可靠性
灵活性
扩展性
国际标准性及开放性
通讯容量需求控制
美观舒适、经济合理
选用的技术及设备均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机房现有业务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整体上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四、 计算机机房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 位置选择
1. 1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内宜设于第二、第三层。
1. 2电力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1. 3远离产生风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储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
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1. 4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1. 5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1. 6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
磁屏蔽措施。
2. 建筑平面功能划分和结构要求
2. 1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
房、基本工作间、辅助房间等组成。
2.2主机房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宜为2.4米-3米。
2.3计算机机房的楼板荷载宜保证在500公斤/平米以上。
2.4计算机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降等性能,
变形逢和伸缩逢不应穿过主机房。
2.5计算机机房各门的尺寸均应保证设备运输方便,设备搬运路线有足够的宽
度和高度允许设备搬运至计算机机房。
2.6主机房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设备安置后应仍有足够的空间操作和维护,同
时设备前后左右应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3. 主机房环境要求和参数
3.1开机时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20-25 o C,最佳:22 o C;
相对湿度:40%-60%,最佳:55%;
最大温度变化率:10 o C/小时。
3.2空气洁净度
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小于18000
粒。
3.3噪声
在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台位置测量应小于50db(A)。
3.4电磁干扰
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68db;
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3.5振动
在系统停机条件下,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
500mm/s2。
3.6静电
地面、吊顶、吊顶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露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
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五、 装饰工程
1.吊顶工程
1. 1吊顶的所有材料应具有相应的耐火等级,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罩面板有
微孔并具有吸音和防静电及屏蔽等功能,宜采用金属吊顶。
1. 2吊顶罩面板的图案、颜色要一致,板块要规则,不起尘,无毛边,无变形,
必须经过喷塑或防锈、防蚀处理。
1.3吊顶水平拱度要均匀、平整,龙骨纵横要垂直相交,外露小龙骨不得有明
显接茬。
2。隔断工程
2.1考虑到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及布局的变更和扩充,隔断墙应为易于拆除而又
不损坏其它部分的建筑构造。
2. 2隔断墙应具有一定的屏蔽、防静电、隔声、防火、隔潮、隔热和减少尘埃
附着的能力。
2.3隔断墙宜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隔断墙,内敷保温棉。
2.4墙面的所有材料应具有相应的耐火等级,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应选用气
密性好、不起尘、防静电、变形小、易清洁的材料,宜采用金属墙面板。
2.5内部隔断主要采用全玻璃隔断,主要考虑视野透明,增加开阔感及便于员
工监察有关计算机设备的运作情况。
3.地面工程
3.1地板宜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板幅尺寸为600mm*600mm,板厚30mm左右,
其正方度必须控制在±0.15mm之范围内,水平误差不得大于0.5mm。
3.2活动地板架设高度为200mm左右,集中荷载大于500公斤。
3.3地板贴面使用防静电材料,地板绝缘电阻大于150K欧姆,小于20000M欧
姆,表面应柔光、不打滑、耐污染。
3. 4地板有接地处理,地板金属支架应与建筑物接地极以导线连接。
3.5地面表面平面度0.3mm,为保证地面的洁净度,地坪作平整清洁处理后,
刷环氧树脂地坪漆多遍。
4.门窗工程
4.1门采用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2窗户密封性要好,防渗漏,建议采用中空玻璃窗。
六、 机电工程
1.空调系统
1.1计算机房其热负荷主要来自:室内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发热量、辅助设备
发出的热、照明器具发出的热、工作人员发出的热、围护结构的传导热、
由窗户进入的太阳辐射热、由窗户缝隙进入的热、新风换气进入的热及其
他热负荷。
1.2主机房热负荷按250-300kcal/h•m2计算,并考虑适当的备份。其余用房
按150-200kcal/h•m2计算。
1.3机房空调系统采用独立空调。
1.4主机房必须维持一定的正压,主机房与外部用房的压差不应小于4.9Pa,
与室外静压差不应小于9.8Pa。
1.5 机房新风量的取值,应取下列三项中的最大值:
1)按工作人员40m3/h•人;
2)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3)机房空调总风量的8%。
2.供配电系统
2. 1机房主电源输入必须保证双电源供电,经自切装置后,引三相五线制交流
电源至机房输入配电柜(箱)。
2.2经机房配电柜(箱)分路开关后,一路供空调设备用,一路供UPS输入用,
其余为照明等辅助设备用电,不得混用。
2.3电压、频率允许变动范围:单相220V+4%—220V-8%;50HZ±0.5HZ。
2.4瞬间变动电压不能超过220V±15%。
2.5对于机房主要设备使用单独的开关及插座。
2.6照明及辅助电源管线采用电线管内穿线方式敷设。
2.7 UPS电源原则上在活动地板下布设,用金属走线槽及电线管敷设, 线槽
和电线管在地坪上必须架空排放。
3.照明系统
3.1主机房的平均照度为≥500勒克斯(离地面800MM处),辅助房间的平均照
度为≥ 300勒克斯(离地面800MM处)。
3.2计算机机房主要依靠人工采光,工作位置排列与工作人员的方位要求同灯
具排列联系,尽量避免直接反射光。避免灯光从作业面至眼睛的直接反射,
损坏对比度,降低能见度。
3.3机房宜用带隔栅的荧光灯,可选用三管的或二管的,灯具的镜面为哑光。
3.4 机房区应设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电源来自UPS,其管线不能和一般照明管
线混同,平均照度为≥30勒克斯(离地面800MM处)。
4.接地系统
4.1机房接地类型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交流工作接地,小于1欧姆;
计算机系统的弱电接地,小于1欧姆;
安全保护接地,小于4欧姆;
防雷保护接地(处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群中可不设此地)。
4.2机房交流工作接地和计算机系统的弱电接地均必须从共用地起始端或独立
接地体直接分别引线至机房,引线为大于25mm2铜芯绝缘导线,中间不能
裸露。
4.3在计算机系统的弱电接地中,机房内部采用网格接地方式。
4.4 防静电接地,在机房内凡金属地板、金属天花、墙面板均需可靠接地,则
活动地板的支撑脚、金属天花及墙面板背面必须由接地线连成一体,并有
专线引入共用地末端。
4.5无论计算机系统是否启用,在电源输出插座所测得的零地电压必须小于1V。
5.防瞬时浪涌及避雷
5.1在电源供电线路的干扰中瞬时过压很具破坏性,这种干扰通常称为“尖蜂
信号”“脉冲”“瞬间振荡”“闪烁”等,这种干扰所产生的影响很大,造成
机器仃机及损坏软硬件设备。
5.2 造成瞬时浪涌的主要原因有闪电放电,非正常断电等。
5.3为防止瞬时浪涌及雷击,可以在输入输出配电柜及重要设备上加高能量避
雷器和瞬变浪涌电压抑制器和避免过压保护器。
七、 防火要求
1.计算机机房其顶棚和应采用不燃性的装饰材料,地面及其他装饰应采用不低
于难燃性的装饰材料。
2.计算机机房消防系统一般采用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3.要求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机房防护区域,其围护结构必须要有0.5小时以
上的耐火极限,耐火压强大于2400Pa。
4.各机房防护区域间的隔断应采用符合规范耐火极限的防火隔断,各个出入口
的门也必须使用相应的防火门或闭门器,防火门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置紧急
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灯标志。
5.气体钢瓶站宜设置在靠近防火区域的地方,瓶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包
括门窗),并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瓶站间的环境温度-20~55
℃之间,室内不准存放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等,地下瓶站应设有机械排风
装置,排风口应直接接通室外。
6.自动探测及灭火系统的电源必须由配电盘专线接至瓶站,不能在该回路上同
时接载其它荷载。
7.对空调系统及进回风管必须设置断电回路和防火阀门,发生火灾时,必须
切断空调机组电源和关闭防火阀(也可由联动控制箱来完成)。
8.机房消防系统必须与大楼消控中心联动。
|
文章
|
14013
|
创建日期
|
11-2-2012
|
修改日期
|
11-2-2012
|
作者
|
lifenga
|
评分
|
(None)
|
|